12月5日,教师发展师沈华刚老师在一场关于“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素”的沙龙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准备、实施和总结一堂高效课程的各个环节。

沈老师首先强调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需求和能力,以便设计符合其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需回顾以往的教学内容,为新课程的衔接打下基础,并根据最新的教育政策和学科发展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时效性和前沿性。其次,教师应深入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并广泛查阅相关教材、专业书籍文献,丰富教学内容。教案的撰写要求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层次分明、方法灵活。此外,课件的制作也至关重要,合理使用图、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最后沈老师强调了讲课技巧的重要性,教师应发挥语言优势,使用通俗简洁、明快流畅、高雅幽默的语言。同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增加教学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此外,沈老师讲到现代教学中,适当使用仿真平台和AI技术可以提高教学兴趣和效果。例如,电类课程可以使用Proteus、TinaTI等仿真软件,机械类软件则可以引入SolidWorks、UG等软件。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沈老师的汇报让新进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素,也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和借鉴。
(文|沈华刚 牛晓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