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的目标定位,结合实际,探索建立适合校情的中心运行机制,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师发展中心,重点突出以下建设内容:
1.健全教师培训体制机制,加快实施教师素质提升。
我校中心2019年9月转设置人事处,要充分发挥中心在教师培养、培训和教师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与教务处(教学质量中心)、实践中心、科研处、对外合作处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心的组织协调,统一制定的教师培养、培训和教师提升发展规划,整合相关部门的教师发展、教师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2.健全青年教师的帮扶制和导师制培养制度。从新教师入职始,跟踪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岗前培训学习等全过程;入职一年内,参加学校的帮扶培养计划,学院指导教师对其帮扶,指导相关教学规范,走进课堂,进入青年教师成长期。
3.认真做好“教师提升工程”的教师培养项目。为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5年内实现学校的“513人才工程”目标。提升工程中的三个培养项目,全校上下要齐心协力,政策落实、经费保障,确保教师提升工程的顺利实施,逐步建立起我校梯队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院(部)要把教师提升工程培养项目入选人员的培养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协助项目入选人员完成培养期目标任务。
4.开展教师职业生涯培训,助力教师发展。面向学校全体教师,搭建教学培训平台,开展项目培训,开发特色项目,形成青年教师持续成长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青年教师发展培养体系。落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规划,制定教师发展分类指导方案,针对不同层级的教师,依据不同的发展目标,开展相应的培训指导。帮助中青年教师制订和落实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要求严格落实发展规划;整合校内外各种相关资源对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构建系统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实现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学成果的全面提高。
(1)中心通过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教育理念、教学策略、信息技术等常态化、专题化培训模块,培养教师的文化内涵和综合素养,引领教师树立高端风范。营造重视教学的氛围,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文化。
(2)各院(部)通过开展专业与行业发展、学科专业前沿、教学实践等模块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教师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指导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坚持目标导向,根据不同教师特点,按其在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求开展教师培训。为教师订制个性化帮扶措施,提供教学效果改进方案,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能力。
(3)搭建教师的学习社区,为教师教学心得搭建平台,聚焦教育教学,培育一批“本土化”的培训师。培育浓郁的教师教学发展的文化氛围。
5.创新课程建设,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充分发挥校内外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等高水平师资作用,建设好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利用好课程资源平台,形成共享机制,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实施全方位服务,为教师教学发展所需资源提供全面输入。
6.开展教学指导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面向学校全体教师、重点是新进教师、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咨询服务,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在学校层面,建立一只优秀的帮助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咨询师队伍,定期为中青年教师提供资询服务。
7.聚焦课堂,关注发展。给教师创造发表成果的机会,展示风采,共享成果。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示范教学、名师讲座,推广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和成果,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8.扎根教学实践,开展教师教学发展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关注教育现象,聚焦教育实践、反思教学行为,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方法的指导。中心每年选定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课题指南,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发展课题研究,以指导和协助中心开展教师发展工作的开展,以求取得好的校内教学发展成果。
9.健全中心组织机构。以建设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对中心的组织领导,实现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指导咨询等工作职能的有机整合;建设和改善中心办公条件和环境;制订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健全中心服务平台功能,设置 “培养培训科”“咨询测评科”等职能科室,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学咨询、教学效果评估,以及职业规划发展等,提供针对性、实用性服务。充实和加强中心组织机构和人员,建设一支由校内外教授共同组成的专家队伍,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咨询服务。